前一陣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叫長安三萬里,影片中講述了唐朝時期在安史之亂中 李白、杜甫、高適、王昌齡等詩人驚濤駭浪的人生際遇,電影也是圍繞著他們展開故事,從小切口展開大歷史。
《長安三萬里》雖是書寫的大唐盛世,但它挑選了一個別致的切入口,是從高適的視角出發(fā)去講李白,電影的開頭就講述了安史之亂后數(shù)年,吐蕃大軍入侵西南,大唐節(jié)度使高適交戰(zhàn)不利,長安正岌岌可危高適向監(jiān)軍太監(jiān)回憶起自己與李白的往事,在高適眼中的李白是一個想做官,愛做官但是仕途一直不順的李白,也正是因為這樣也反映出當時盛世的背后及虛空,但是一心想要擺脫商人之子身份的李白選擇了入贅豪門,以此找到仕途的捷徑,李白終于得到舉薦,朝天闕拜見唐玄宗,處于仕途最巔峰的李白飲酒狂歡,不可一世;但好景不長,又屢次被貶,屢次三番受挫后,李白態(tài)度堅決地表明自己要“入道”了,可幾年后高適又聽聞李白再次入贅的消息;更致命的是,在安史之亂之后,李白選錯政治陣營,進入永王麾下,寫下了《永王東巡歌》,背上殺頭的罪名,李白的受挫和凋零,來折射盛世的衰落和一個浪漫的文學(xué)時代的落幕,在安史之亂爆發(fā)的背景下高適選對了政治陣營并得到重用,短短幾年時間就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。但這并非盛世下積極入仕的結(jié)果,而是亂世中因緣際會的運氣由此,高適晚年的身居高位,并非盛世的體現(xiàn),而是盛世衰敗下的意外。而寫下“莫愁前路無知己,天下誰人不識君”的高適,在面對淪為階下囚的李白的求救,終究是選擇無動于衷。電影中說他救了,可實際上呢?沒有人知道答案。
但李白還是足夠幸運的,很多與他并無深交的人都參與了對他的營救,最終被輕判流放夜郎更幸運的是,乾元二年,李白至白帝城遇赦,立即返舟東下江陵,途中快船快意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《早發(fā)白帝城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