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下,大家最擔心的不是花不起錢,而是賺不到錢。過去市場增量的紅利已經結束了,普通人做投資很容易陷入一種兩難的境地,再怎么冒風險也得不到高回報,那轉投低風險資產又扛不住貨幣貶值的壓力,如果賺錢越來越難了,那又該怎么抵御通貨膨脹對財富的侵蝕呢?
經濟的一個真相,顛覆了大家的認知,那就是無論風險大小、預期回報高低,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理財產品能長期跑贏通脹,經濟下行,普通人如何減少通脹的傷害,甚至讓資產得到穩(wěn)定的回報呢?
首先咱們普通人要弄明白什么是通貨膨脹?簡單來說,今天的100元比90年代的100元更不值錢了,但大商家回憶一下,作為80后,我們小時候父母的人均月工資為50-100元,但當時我家傾盡所有為看運動會買了一臺彩色熊貓牌電視機4800元,當時的手機也就是所謂的大哥大每臺價格為10000元,只有寥寥無幾的人買的起。那到現(xiàn)在,貨幣貶值了幾十年,昂貴的工業(yè)品也在疊加換代,反而現(xiàn)時人人也都消費的起,現(xiàn)在就又引申出來一個新的問題,通脹到底是不是件壞事呢,通脹的衡量指數(shù)是CPI,里面權重最大的就是豬肉的價格,而現(xiàn)在沒有多少人因為貨幣的通脹而買不起豬肉,那是因為豬肉的價格并沒有大幅度上漲,一邊是經濟快速膨脹時,貨幣大幅度超發(fā),另一邊是普通人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高質量的生活用品,這不符合通脹規(guī)律吧。
中間究竟發(fā)生了什么事情呢,那是因為鈔票從印出來到引發(fā)物價上升,存在一個時間差,這就是通脹的傳導順序,比如說第一個拿到超發(fā)貨幣的人,那能用原價買到更便宜的房子,那后面的人就不能如此幸運了,房價就慢慢的漲了起來,傳到的源頭的人就會先受益,而末端的人會吃上大虧。
上升到國家層面,漂亮國因為有著與全世界掛鉤的貨幣體系,一邊快樂的印鈔,一邊把通脹傳到入別的國家,同時把別的國家常年累月生產出來的工業(yè)品,用便宜的價格輕輕松松買到,恰好我們國家這過去的20年,正好是這種輸入型通脹的受害者,用最物美價廉的商品換來了大量的外匯儲備,而我們國家的通脹一直控制的非常不錯,因為大量的通脹,都進入了房地產行業(yè),大家感知的通脹大都來源于房價,但是房價是不計入我國的CPI的,我國經濟學家2014年就解釋過這個問題。貨幣超發(fā),有錢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投資房產保值,普通了辛苦賺來了錢,在需求的促進下,也就跟風,自然房價越炒越高,貨幣貶值→買房保值→價格上漲→帶動需求,結果就是超發(fā)的貨幣經過無數(shù)次的轉手,流到普通老百姓的時候,房價已經是天價了。經濟發(fā)達的大城市人,不乏掏空6家口袋同時背上巨額負債才能買上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,再加上醫(yī)療教育的壓力,哪還有什么余力生二胎和消費呢?無論商場發(fā)多少補貼券,怎么打價格戰(zhàn),都是隔靴搔癢,商場除了超市部分都是日漸蕭條。
那我們不想成為通脹的受害者,我們應該怎么做,怎么理財呢?通脹的傳導是有先后順序的,我們普通人能夠站到與源頭更近的地方,就能因通脹受益,首先咱們應該保住已有的財富,現(xiàn)金資本化:一般來說,新印出來的錢都是通過貸款的方式發(fā)出去的,無論是企業(yè)還是個人,拿到貸款都是用來買資產如設備廠房、個人買房買車的按揭等。因為在通脹的大背景下,持有越多的現(xiàn)金就會越危險,多數(shù)人都會尋求長期保值的優(yōu)質資產,例如剛需的房產、長期國債、大額存單、中小銀行的五年期左右存款,這些是最穩(wěn)的現(xiàn)金資本化的方式;第二調整咱們的消費結構,規(guī)避通脹的重災區(qū),參考過去30年最強通脹幅度由高到低為:汽油及天然氣→汽車→家具和床上用品→文化旅游→肉類,不同的領域漲價的幅度是不一樣的。減少外出就餐及外出旅游,僅這一個動作,就避開了四個通脹的重災區(qū),不出門就用不上汽車和汽油了,不下館子就不用承擔餐館攤給消費者的原材料的成本了,避開受通脹影響嚴重的消費品,就能把它對咱們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識別通脹的蛛絲馬跡,很多人都是淪為追漲殺跌的韭菜,這就需要咱們多提高資產增值的認知水平。風險投資與保底投資?我們選擇后者,珍惜現(xiàn)在的3%-4%的儲蓄利,規(guī)避通脹重災區(qū),成為經濟下行中的小小贏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