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于讀到了蘭小歡所著的《置身事內:中國政府與經濟發(fā)展》。這是繼《可能性的藝術:比較政治學》、《36個拿來就用的企業(yè)文化建設工具》后,最喜歡的一冊書,可讀性非常強,即使經濟小白也讀的很愉悅,鑒于還沒有“全書完”,僅結合歲末年初各項計劃、安排引申幾點個人思考。
一是理論學習不該偏愛。國內刑法在有兩大主流理論,一個是張明楷老師堅持的行為無價值論,另一個是周光權老師堅持的結果無價值論。兩大學派理論對諸多具體問題有不同看法,研究者一定要選擇一個以明確自己在談論刑法時的立場。本科階段的應試,我使用行為無價值論,甚至不敢多了解結果無價值論,怕搞混,等到再也不用考試,發(fā)現理論之間可能會有主流,但應該沒有對錯,無論哪個學派,都要學習對方觀點,將來辯論的時候才能知己知彼百戰(zhàn)不怠?!吨蒙硎聝龋褐袊c經濟發(fā)展》說,要看到不同理論之間的共同之處,抓住共同點才能夠融會貫通為我所用。
二是何謂“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”?扁平化管理,能夠提高效率,原因之一在于即使是最高上級也能掌握不少基層信息,預想一下,缺少基層信息會發(fā)生什么事?比如基層不想辦某事,除了拖一拖,還可以把皮球踢給上級,頻繁請示,上級沒有信息優(yōu)勢,最終就會不了了之。信息優(yōu)勢是權力運作的關鍵,越往基層,信息優(yōu)勢越明顯。這僅限于上面管理下面。反過來,下面想向上請示做某事,同樣面臨信息劣勢,這就需要企業(yè)領導做好對上對外溝通,對下對內傳達部署所謂“分內”之事了。
三是工作靠譜、到位的人做了什么?靠譜的反面就是“反饋黑洞”,一個事交代下去,除非你問,否則再也不知道進展如何、困難如何、預期如何...除了執(zhí)行人工作意識不強外,還有上下之間缺乏溝通、請示、匯報等動作,缺一點信任。溝通某事,總是沒結果,無功而返,出了門還是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干,再有這種事的時候,腦子不自覺思考這門能不能敲,這事能不能聊。良好溝通,提供情緒價值,不止解決了眼前的事,還為搭建溝通橋梁添磚加瓦。良好溝通的前提是目標一致,愿意為了完成目標放棄一些瑣碎,而目標能否一致又與企業(yè)使命、愿景、核心價值觀等企業(yè)文化要素密不可分。企業(yè)文化落地,內耗也能減少。
非常同意馬云提出的靈魂拷問:“你有什么,你要什么,你能放棄什么?”放在哪個節(jié)骨眼兒都適用,遇到岔路口了,問問自己;想開拓市場想爭取資源,問問自己。有些時候,看到別人或別的企業(yè)有缺點缺陷,別著急指正,這可能是他上升過程中放棄的那點東西,萬事萬物都在變化,要不停放棄、撿起,才能收獲、強大。